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青春榜样国家奖学金 → 正文
2018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叶晓晨
作者:张皓               发布时间:2018/12/04 15:59:38       浏览量:

QQ图片20181014164717_副本.jpg

人物简介:

叶晓晨,女,1994年生,安徽黄山人。本科就读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水文气象方向),课程成绩及综合排名均列专业第一;曾担任院学生会副主席,荣获2014-2015学年度“国家奖学金”,“章基嘉奖学金”;201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先后多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2016年推荐免试为气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篇;曾获优秀新生“一等奖学金”,校“三好研究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

 

事迹正文: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12年9月 ,南京的初秋,秦淮河里光色辉映,碧波粼粼,梦中秦淮的桨声灯影,流淌着六朝古都的脂粉香气。在这样晃荡着蔷薇色的季节和年岁里,在美丽的金陵城下,叶晓晨考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水文气象方向)专业,开启了人生中“大学”这段全新的学习旅程。“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而从这里开始,大气科学,既是她努力钻研的专业名字,大气和科学,也成为了她处世的准则。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刚入大学开始,叶晓晨就决心要珍惜时光。本科四年,她勤奋刻苦,好学上进,坚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一天,对自己负责。“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方耕耘方能有一方收获。凭借着顽强拼搏的精神,她本科期间必修课程加权平均成绩 92.47 分,必修课程成绩排名专业第一,综合测评专业第一。多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2014-2015学年度叶晓晨获得本科生“国家奖学金”,“章基嘉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这不仅仅是对她努力学习的认可,也更是一种激励。她在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的同时,还注意培养自己的素养技能。在英语这门通用语言工具的学习上,她坚持每天阅读英文杂志,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获得了2013 年全国大学生英语比赛(NECCS)C 类二等奖 ;2014 年全国大学生英语比赛(NECCS)C 类三等奖;2014-2015 学年水文气象学院“英语风采大赛”一等奖。而对于理科学子十分重要的学习工具——计算机的学习上,她也不敢松懈,通过努力学习,虚心请教,一次性通过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三级网络技术,四级网络工程师的考试,熟悉专业的编程语言如 FORTRAN 语言、C 语言程序设计等的编程,熟练掌握 NCL,Arcgis等绘图软件,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office 等办公软件。2016年,她被评为校“优秀毕业生”,推荐免试成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叶晓晨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并想在她所选专业的方向进一步深造。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学习永无止境,在学习的征途中,会出现无数的困难,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任务量明显增多,难度也大大提高,对于硕士阶段的理论学习,她一刻都不敢放松。听着讲台上气象学方面的名人大家的尊尊教诲,她在深深地感叹老师的专业和敬业的同时,也深知自身的差距与不足。硕士的课程更加深入难懂,她就在课前做足了准备,在课堂上始终持续端正、谦虚的学习态度,用心配合老师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课下虚心向同学请教,认真预习及完成老师所留的作业。与此同时自觉扩展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课外长期坚持自学,在空余时间里经常在图书馆或透过上网的方式查阅资料来充实自己,及时补充课堂知识的不足。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研究生阶段的课程成绩仍旧是名列前茅,开题和中期答辩的评定等级均为“A”(年级前5%)。获得校奖学金,校“三好研究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在认真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叶晓晨还广泛涉猎文学名著,地理科学,新闻,用以开拓视野,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以致用,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她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2014 年暑期,她和同学组成了小分队,在福建省厦门市气象局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在厦门市气象局气象台实习中,开始逐步熟悉它们的基本流程和业务分支,并请教一些工作人员多年来的工作经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气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最近几年,极端天气事件很多,气象预报和气象预警就显得更加关键。气象工作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的事业,报对一次重大天气过程,产生的效益是非常明显的。而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不仅有利于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气象业务的整个流程,获得气象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能着重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熟悉基本气象仪器的操作使用和维护,掌握地面、高空观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熟悉雷达原理、雷达操作及相关维护知识,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5 年暑期,在安徽省黄山市渔梁水文站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当朝阳的第一缕光辉泼洒在江面,沉睡的渔梁古城渐渐苏醒。练江江水清澈澄明,汩汩东流。小船娟秀,长橹轻划,涟漪荡去水无痕。而此次的实习内容,就是在这一江碧水上作业。在渔梁水文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熟悉了水文站的工作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在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创新能力,将资料处理与编程知识相结合进行数学建模编程,极大简化了原本繁杂的数据处理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了水文站工作人员极大的肯定与赞赏。雨过初晴,山野新翠如洗,山涧烟起云涌。清晨薄雾中面江临风,流水潺潺,碧波如镜,小舟拨浪。乘坐摇橹船到达坝体附近,水流从开阔的坝体溢洪道上淌下,千年的渔梁坝涛声依旧回程踏过渔梁古村落,有蜿蜒的青石街巷,巷子幽深,鸡鸣狗吠不觉于途。古民宅群落,不施粉黛,黑得深沉,白得迷离,至简,至朴。沧桑灰暗的墙,年久灰暗的房,闪耀着文明的光辉,体现着岁月的痕迹,蕴涵着曾经的田园梦想,搁置在清雅如画的秀水灵山中,流觞曲水,潺湲有声,写意天成。难怪汤显祖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除了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社会实践,她在与人交往中深刻的体会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作为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她曾跟随服务队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为老人们送上寒冬里暖心的祝福,到附近的小学义务支教,为给灾区的朋友捐款去爱心义卖等。她在朋友心中是一个让人觉得温暖的角色,当和同学交往时出现矛盾与摩擦,不会因此而放弃给予身边的同学关心与帮助,被人误解时依然保持微笑,化干戈为玉帛,她送出了她的微笑,收获了一份可贵的友谊。她说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这些实践活动充实了她的大学生活,锻炼了她的潜力,拓宽了她的视野,使她受益匪浅。

学生工作一丝不苟

学习实践之余,叶晓晨还承担了许多重要的工作。她在本科期间曾先后担任水文气象学院秘书部部长,小记者团副团长,学生会副主席。曾在天际新闻网以及校官方微信上发表过多篇新闻稿,在院“新闻稿评比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带领秘书部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届新闻知识竞赛”中获得三等奖。作为学生会副主席,能够协调学生会各部门的工作。作为主要负责人筹办了在宁气象类高校“气象达人秀”和毕业生晚会。“气象达人秀”活动围绕气象这一主题展开,首次将在宁的三所气象类高校联合起来举办比赛。受到南京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克己奉公是她办事的基本准则,营造出和谐的学院学生会氛围、用心向上的班级风气是她的工作目标。虽是理科的女生,叶晓晨却有着文艺的梦想。文学艺术给她的大学生活增添了优美与光亮。曾写过院迎新晚会和院毕业生晚会的诗词朗诵稿以及主持稿,担任院首届毕业生晚会主持人,并参与节目表演。此外,还参加过啦啦操,多米诺等许许多多的活动,并获得啦啦操花球证书,丰富的活动给她的大学生活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值得一提的是,她本科时所在的学院是很年轻的。在寂静中独自萌芽,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有的只是无数双眼睛注视的目光,饱含期待,饱含希冀。凝结着众人的心血,这棵幼苗定能茁壮成长,迎接破晓的晨光。要有多幸运,才能看见它的初生,看见它的成长,看见它一步一步走向成熟。从无到有,从不健全、不完备到初具模样。当年只有不到百人的小院,少有鼓励和支持,只有外界无数双眼睛对她们的好奇或不屑。她们是怎样咬紧牙关,步步向前。舞台上的光鲜亮丽,活动中出彩的设计,都是多少日夜字字斟酌,反复推敲的精心设计。曾记否,气象学子,艰难跋涉,执着向前;忆往昔,气象学子,前赴后继,永续传奇。能够在这样的集体中奉献成长,该用什么样的声音说出感谢。只有祝福,满心的祝福。

浅尝科研

2014 年,叶晓晨在本科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申请了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类项目),气候变暖背景下流域退水规律演变——以淮河流域为例研究。作为项目的第一负责人,她有条理地安排时间和任务,小组内分工明确,相互帮助,使得项目圆满结题。2015年暑期,她参加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暑期夏令营学习。在夏令营期间,参观了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华风影视中心,北京南郊观象台和河北固城综合气象试验站。获 2015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暑期学校结业证书。也正是创新实践和夏令营的经历,让从未涉猎科研工作的她,体味到了科研的乐趣,科研的种子在她心中慢慢地扎下了根。读研,在她看来,一方面,是对自己梦想的延续、是对高考遗憾的一个弥补、是对自己的一个证明、也是为了让自己更优秀;从另一个方面看,目前高校毕业生年年增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提高学历是增加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

研究生阶段的科研生活与本科的课本学习大相径庭,也许是对这种学习、生活模式的陌生,在不断的反思和学习中,叶晓晨认识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能再像本科阶段一样老老实实地坐在图书馆、自习室里死读书,还得深刻了解科研方面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平时主动和导师交流关于实验方面的知识,及时请教和询问,虚心听取建议和意见,并能及时总结和反思,认真规划和设计。特别感激硕士生指导老师,以及温暖的亲如一家的师门大家庭。在这里,她感受到自己置身在学术的海洋里,可以感受大海宁静而磅礴的气势,同时像一个饿了的孩子,用贪婪的眼神去翻阅琳琅满目的材料。在老师的严谨治学态度的教导下,她学会了认真与细心,每一个文字,每一个单词,每一个表格,每一张图片,都需要表达的恰到好处,精致,专业,严谨。在师兄师姐的帮助下,她渐渐学会如何对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如何发现问题,钻研问题,以及尝试着解决问题。除了坚持做到上课认真听课外,叶晓晨也在努力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大量阅读和自己研究领域有关的文献,积极地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在硕士生导师,师兄师姐的帮助和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在研究生二年级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外大气科学著名期刊《Atmosphere-Ocean》上发表SCI论文1篇(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预测长江流域的夏季径流),另有一篇论文(ENSO事件对长江上游和中下游流量的对比影响)在审稿中。叶晓晨还参与过上海市气象局对2018年11月上海进口博览会期间的雾霾程度进行预测的研究。看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得到认可,更期待的是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派上实际的用场,用知识做实事。

感恩

最后,她想感谢硕士指导老师的尊尊教诲和悉心指导。这个在讲台上慷慨激昂的老师,一字一句,是呐喊是呼吁,是激昂是悲愤。饱含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孜孜不倦的热忱,对祖国的深情以及殷切希望。这样发光的灵魂,将祖国山河深埋于心,不负邦人期。老师认真严谨,踏实肯干的科学态度,谦虚、刻苦、认真的工作处事风格,都对她的科研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一个科学问题的选题、方法以及最后整理成章句,都离不开指导老师的运筹帷幄、循循善诱。同时衷心感谢本科硕士6个年头以来给她帮助的各位老师。是他们教会她做学问要大气,要科学,做人亦是如此。

感谢身边的同学伙伴和同门师兄弟姐妹的关怀和帮助。谢谢一路走来的关心,支持和爱护。想起来经常是为了一次报告,一场考试,一个思路,在充电小台灯微弱的灯光下,相互间修修改改,提提建议,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很感激能有这样一群勤勤恳恳的伙伴。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认真,踏实,一丝不苟,都帮助她一步步接近梦想。她的梦想是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因此,她选择在科研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立志有所贡献。

她有很多个梦,她努力往前走,她的世界必定要繁花似锦。

导师寄语:

首先要做一个诚实、谦虚、有勇气的人,要懂得感恩、学会宽容、富有爱心,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善良的人;其次在科研中要保有一颗好奇、求知的心灵,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事;做学问与做人是一体的,容不得半点马虎,要努力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构、创新、开拓;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叶晓晨同学以后能在学业上取得更大进步,更好地服务社会,担负起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应对困难不轻言放下,扎实肯干,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吴志伟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