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青春榜样优秀共产党员 → 正文
2017年校优秀共产党员—黄垭飞(本科生)
作者:周歆               发布时间:2018/09/18 14:15:01       浏览量:

奉献为愿,科研为志的团学青年

2016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2016江苏省大学生校园青春榜样,2016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16“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和江苏省银奖,2016“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省级优秀团队,“井冈情·中国梦”全国暑期实践季优秀团队,校十大青年五四标兵,连续两年获评校十大大学生年度人物,因成绩优异被保研并将赴西部支教一年,多个科研项目……多项成绩背后的他,是讲奉献、有作为、敢担当的学生干部,也是同学们眼中全面发展的“青年标兵”,他就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013级本科生黄垭飞。

以梦为马,奔赴西部

出生于西部山村的他,曾被支教一年,老师不仅为他带去了知识,打开了望向大城市的窗,贴心的关爱与帮助更似一股暖流流入他心中,浇灌了心里那颗破土而出的幼苗……他也期待着有一天能够转变角色,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成为别人青春成长的见证者。

2016年9月,机会来了,他看到研究生支教团招募的通知,第一时间就递交申请,最终成功入选。梦想照进现实,当初的小小幼苗已经成长为能够遮阴乘凉的参天大树,他将在毕业后赴国家级贫困县广西都安支教一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从被支教,到去支教;从西部来,回西部去。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圆梦青春,回报社会。

有同学问他,你这么优秀,明明可以直接保研,为什么还要浪费整整一年去支教呢。他说,“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其实,不止是支教,大学里,四年如一日,在献血车里,在敬老院里,在各个中小学里……在需要志愿者的各个角落里,都有他的身影。他觉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就算只有一点点贡献,也要让奉献成为一种习惯。

省科协注册科普志愿者、“井冈情·中国梦”全国优秀团队、省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省菁英班优秀志愿者、CCGG大会优秀志愿者、连续两年校社会实践特等奖······一张张志愿服务的证书是见证他成为“优秀志愿者”的勋章。

科研为志,致知力行

从小到大,多次获得助学金,因为感恩,所以他更加努力,希望以更优秀的自己回报社会。

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三级,除了大学每年的学校奖学金外,还获得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转专业,保研,他是同学和老师眼里公认的学霸。

数学建模美赛一等奖和国赛二等奖,“创青春”全国铜奖、江苏省银奖,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省三等奖,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主持人,本科生实验创新项目负责人,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基地“观云测天”优秀核心成员,校外实习考察项目成员……这些成绩便是他坚持不懈,将基础理论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最好证明。然而,在这么多的科创成绩中,他最看重的却是一个校级的科研项目《气象程序设计及绘图软件的教学辅助设计》,因为项目的最后成果致力于帮助学校老师更轻松授课、同学更方便学习,直接地为身边的广大师生服务。

他深切地明白,科研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进技术进步,改善人民生活,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建设做出贡献。昔日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他,考取被誉为“中国气象人才摇篮”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立志在青春里锻造自己,为中国气象事业奋斗终身。

赤子之心,明德任责

“跟党一颗赤子心,青春路上献青春”,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作为一名基层学生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一直以来信奉的宗旨,他将对党组织的责任与对学生工作的热爱演绎到了极致。

现任校团委书记助理的黄垭飞,曾任江苏省“青马工程”培训班班长、年级长、校科协主席、团支书、教学信息员、辩论队教练等职。一直以来担任团学干部,他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任校团委书记助理期间,协助制定了“专职团干部主动学、自觉学,团学组织集中学”的自上而下的全员学习机制,校团委获评“2016年度江苏共青团十佳理论学习型团组织”,大气院14级5班团支部荣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担任团支书期间,他荣获魅力团支书,带领班级斩获优秀团日活动、五四红旗团支部和先进班集体。担任年级长期间,他带领年级同学获校级及以上奖项超过1300人次,其中国家、省市级近200人次;协助年级举办多项活动,其中,“先锋气象站——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新平台”获江苏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二等奖;在校科协工作三年,他带领团学青年开展校内外各类科技活动,为学校“挑战杯”等科创赛事的成绩突破做出贡献。

从大一到大四,他自己也坦诚“坚持不易”:从在选择的十字路口迷茫与纠结到最后义无反顾地选择留下,说到底都是因为心中的责任与爱。他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获得校际越野大赛第二名、校舞蹈大赛一等奖,在校迎新晚会上表演更是可圈可点,成为同学们眼中的全能标杆与榜样。

他的事迹受到金陵晚报、中国江苏网、南京日报网、学校官方新闻网和官微等校内外媒体报道。

他说,带领更多人前进,才更有意义。在自强不息、回报社会的同时,他也积极弘扬正能量,希望引领更多同学“感恩于心,自强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