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甘政发〔2022〕39号)文件公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第二完成单位参与申报的《干旱灾害形成机制与风险特征及预测调控技术》成果荣获2021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干旱灾害是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自然因素,而且随着气候变暖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其影响在不断加重。该获奖成果紧紧围绕干旱灾害这一国际热点科学问题和干旱防灾减灾的技术难题,通过动力诊断、数值模拟和田间试验等方法,厘清了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原热力、海温、夏季风、遥相关波列等多因子对干旱形成的作用机制,发现了降水亏缺时间尺度和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干旱敏感性规律,揭示了变暖背景下典型区域旱灾风险分布及其变异的新特征,构建了干旱灾害风险新概念模型,研发了干旱集成预测系统,提出了针对不同风险主导因子、风险等级和干旱灾害承灾体等的干旱灾害风险预测调控技术。研究成果有力支持了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农业发展,为关键区域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提供了科技支撑,研发了一套能反映青藏高原热源强度的站点新资料,显著提升了我国抗旱减灾能力,发展和丰富了干旱灾害气象学理论。
由我院李栋梁教授主持,曾刚研究员参与完成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气候变暖背景下亚洲季风与我国南方旱涝灾害的关系(2013CB430202)”,与我院王慧副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藏高原区域尺度地表感热的估算及其对我国西南地区气候的影响(41305080)”研究成果合作,为该奖项的成功获批提供了有力支持。近10年来,该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建立了1981年以来青藏高原中东部70站逐月的地面感热资料序列,开展了青藏高原热力对中国东部夏季雨型、西北、华北、华南、西南地区干旱的调制作用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地表感热异常影响东亚夏季风环流系统及北边缘地带的干旱机理,建立了多因子协同影响的干旱监测预测系统,在国家防汛抗旱决策中发挥了关键技术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