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概况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前身是1960年南京气象学院创建时建立的气象学系,是国务院1978年首批硕士学位招生点挂靠院系,1988年天气动力学被批准为国家气象局重点学科。1993年天气动力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气候学被批准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1998年大气科学一级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准设立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气象学二级学科于2002、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于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2012年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一。2014年学院获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大气科学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020年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大气科学专业成功获批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及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022年大气科学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专业设置:学院设有大气科学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气象学、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两个硕士点;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气象学、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设有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师资队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68人,其中专任教师146名。专任教师中,教授(研究员)68名、副教授(副研究员)43名、博士生导师64名、硕士生导师71名,50岁以下教师博士化程度达100%,具有国际化经历比例超91%。目前拥有院士1人、科技部“973”项目和重点专项首席8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A类特聘专家3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A类青年学者1人、教育部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7人(海外杰青2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领军人才2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科技部创新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气象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双创团队”3个、全国气象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双创”人才2人、“双创博士”1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0人、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先进工作者1人。60余人次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计划。

科学研究:学院拥有江苏省“双创”团队3个,“台风与中尺度气象”、“资料同化与中尺度气象”、“陆面过程与大气相互作用”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气候模拟与预测”和“东亚季风与区域气候变化”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气候诊断与预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优秀人才集体。同时,学院还组建“中高纬气候变异与机理”、“陆气相互作用”、“台风与中尺度气象”等16个院级科研创新团队。

学院已形成国内大气科学领域中最具特色、相对稳定的六个主要研究方向:大气环流及其动力过程、季风与海陆气相互作用、数值模式与气候预测、气象资料处理与同化应用、中尺度气象与台风、气候变化与区域响应。学院科研成果丰硕,学术水平在国内高校大气科学学科中名列前茅,先后共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40余项,其中国际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国家科学大会奖1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7项,省级科学大会奖4项,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一等奖1项。2015年,海外院长王斌教授获得国际大气科学界最高荣誉罗斯贝奖章。

近五年,学院在研科研项目达56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项,其他国家级项目或重大项目课题近190余项。学院科研经费迅速增长,科研项目到账总经费由2012年3488.11万元增加到2020年过亿元,经费增长速度和总额在全国高校大气科学学科中均居前列。

教学水平:大气科学专业于2006年、2015年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2007年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入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并获评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学院拥有大气科学“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大气科学主干课程群教学团队”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天气学原理”全国气象教学团队、和“大气科学专业教学团队”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数值天气预报》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天气学原理》和《数值天气预报》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数值天气预报》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天气学》和《数值天气预报》等4门课程获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有7部国家规划教材,5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教材,9部省级重点教材;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平台建设:学院拥有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南京大气资料中心等重要的省部级科研机构。2020年度数理和地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中,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评估并获“优秀”。与夏威夷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和俄克拉荷马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联合组建成立“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成为教育部首批立项建设的三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之一。

201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理科实践教育基地”入选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3年,“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大气科学与气象信息” 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联合实验室”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人才培养:学院坚持“学科引领、行业驱动、国际接轨”的理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高。作为"中国气象人才摇篮"主干专业,学院已经培养了包括3名两院院士在内的大批高素质的研究、业务和管理人才,学历学分得到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广泛承认,近年来学院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保持在45%左右,高水平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优势特色:一、培养我国各级气象部门业务和管理骨干,以及国内外科研院所知名学术带头人和杰出科学家人数最多,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国雄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健民研究员、徐祥德研究员,世界气象组织副秘书长颜宏研究员等高级人才,以及国家杰青(含海外)、百人计划10名,海外终身教授12名等;二、教学实验和实践条件最齐全、最先进,拥有中国气象局气象观测综合基地、中央气象台标准的气象台和位于全国各地的大批实践教学基地,其中大气科学和环境气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目前国内外规模最大、教学环境最好、培养人才最多的气象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三、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合作层次高,海外同行高校合作数量最多,聘请国际知名专家担任学院兼职院长和兼职博导。开设双语课程8门,赴海外交流学习和联合培养博士生18名。已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雷丁大学、夏威夷大学等20余所国外著名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注:更新时间:  202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