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大气科学专业拔尖班2024-2025学年第五期学术报告会在尚贤楼402开展,特邀中国海洋大学的傅刚教授分别以“百年沧桑瞰风云”、“我在东京大学的留学生活”为题作两个报告,大气科学专业拔尖班全体学生参加报告会,会议由拔尖班班主任陈国森教授主持。
在题为“百年沧桑瞰风云”的学术报告中,傅刚教授以青岛气象站的百年发展历程为切入点,介绍了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的事迹。1924年,蒋丙然代表中央观象台收回对青岛测候所的管理权,更名为“青岛市观象台”。在担当观象台台长期间,蒋丙然主持改革了“授时午炮”的施放方法,改为电音报时,并使用中国的天气图和预报、警报旗号。1945年9月,蒋丙然、竺可桢的学生王彬华受命接管青岛观象台并任台长,1948年他组织编撰出版了《青岛观象台50周年纪念特刊》。1950年9月,青岛观象台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观象台”,王彬华任台长。王彬华开创了我国海雾研究之先河,于80年代出版了《海雾》,并被译成英文出版,是海洋气象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在他的带动、鼓励和支持下,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气象系培养了一批海雾科学研究领域的顶尖人才队伍。由于时间受限,傅刚教授在他的第二个报告中言简意赅地介绍了他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的求学经历。
在报告总结环节,傅刚教授特别寄语在场同学:一方面要深刻领会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科研工作所需的两个重要品质——自学能力与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
此次学术报告会使拔尖班的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了青岛气象站的发展历程及中国气象学家的贡献,也激发了大家对未来科研道路的思考和目标。大家表示,将更加积极关注科研前沿,提升科研水平,力争为大气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