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快讯 → 正文
大气科学专业拔尖班开展2025年第六期“科研启航”活动
作者:文/季钰茜 图/蒋怡然               发布时间:2025/04/23 15:13:24       浏览量:

4月16日下午,大气科学专业拔尖班在尚贤楼402举办2025年第六期“科研启航”系列学术报告会,拔尖班班主任陈国森教授现场指导,22级拔尖班刘默晗主持,拔尖班全体同学参加本次报告会。

本次报告会由22级陈颖、陈瑾进行成果汇报。陈颖同学以“赤道辐合带(ITCZ)偏北的动力学机制探究”为主题,主要通过对四篇文献进行深度剖析,总结了赤道辐合带(ITCZ)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和大西洋偏北的动力学机制,指出东太平洋南北不对称的海岸线与大西洋海陆热力对比建立起初始的弱SST扰动,海气相互作用的三种正反馈过程又使得海岸线和陆地激发的非对称进一步放大,分别为经向风-上翻流-SST正反馈机制、风-蒸发-SST正反馈机制和低层层云-辐散-SST正反馈机制,直到最终达到观测的强度;陈瑾同学以“印度洋偶极子影响ENSO的多重视角”为主题,揭示了印度洋偶极子(IOD)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的多维度影响机制。通过统计分析与奇异值分解(SVD)发现,秋季IOD正位相通过激发东南印度洋(SEIO)反气旋风场异常,影响次年春季海表温度(SST),进而调制ENSO事件的发生。Wu等(2024)进一步指出,强IOD西极通过加速印度洋海盆一致模(IOB)的峰值形成,促使El Niño事件呈现快速衰减(FD型)或缓慢衰减(SD型)的分化,其机制与赤道太平洋东风异常及SST倾向变化密切相关。同时强调了IOD对ENSO的贡献具有年际依赖性,在连续ENSO事件中,秋季DMI指数与次年冬季Niño3.4指数显著正相关,且CMIP6模式验证了IOD-ENSO超前关系的模型敏感性,为跨海盆气候预测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过程中,同学们通过精彩的分享展现了扎实的研究功底与严谨的学术态度,有效拓宽了学术视野。这种沉浸式的科研训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活动营造的浓厚学术氛围将持续激发同学们的科研热情与探索精神。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