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气象+”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聚焦大气科学学科发展需求,搭建师生“零距离”互动交流平台,大气院于4月30日推出全新升级改版的“师友漫谈”师生对话沙龙。本期活动在东苑“信大藕遇”街区二楼小剧场举行,采用“现场访谈+圆桌互动”的创新形式,特邀大气院副院长朱志伟教授担任本期主讲嘉宾,吸引了大气院与龙山书院60余名学子齐聚一堂,共话成长,本期对话沙龙由周雪婷主持。

聚焦学科前沿 擘画育人蓝图
活动伊始,朱志伟教授立足大气科学学科发展三大维度展开深度解析。重点介绍了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的重要举措,以及近年来在极端天气机理研究和精细化预报水平等专业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在人才培养层面,他系统阐述了“理论基础+实践创新”双轨并进的育人模式,强调了学院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重大项目建设方面为气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搭建的高端平台;在科研创新维度,他分享了学院在气象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当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并结合自身经历,现场传授同学们如何在日常科研中训练自己的创新思维。
深耕科普传播 平衡发展之道
针对主持人提出的气象科普这一热点话题,朱志伟教授主张“精准传播”理念:“科普作品既要严守科学严谨性,又要善用新媒体语言,打造公众听得懂、愿意转的科普产品。”当谈及科研和行政工作的双重身份,他结合自身经历建议大家:“建立事务分级处理机制,科研专注与管理效能可以并行不悖。同学们可以尝试培养合理的时间管理技能,学会缓解不必要的焦虑,在科研学业与身心健康之间寻求平衡点。”
前瞻职业发展 激励青春力量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学科交叉融合、气象行业变革、职业能力储备等话题踊跃提问。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的气象人定位,朱志伟教授强调:“既要保持气象科技研发的‘冷板凳精神’,又要培育智慧气象服务的创新思维。”针对学业困惑,他勉励同学们:“专业深耕如同数值预报,需要持续的数据积累与模式优化,建议同学们建立‘微目标’体系,通过阶段性成果保持科研热情。”

活动在现场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通过本次师生对话沙龙,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大气科学学科前沿动态和学习生活的实用建议,更增强了自身扎实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的信心和动力。未来,大气院“师友漫谈”系列活动将持续创新形式,后续将邀请更多校内外行业专家参与,打造成搭建师生沟通桥梁的特色品牌。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