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公告 → 正文
特邀复旦大学魏云涛、丁硕毅副研究员来校作学术报告——大气•风云讲坛(2025年第03期)
作者:大气科学学院               发布时间:2025/03/31 09:21:52       浏览量:

报告时间:2025年04月03日(周四)上午9:30

报告地点:气象楼423会议室

主 持 人:王璐 教授

报告题目一:MJO生成和传播多样性:非线性与大气低频西传波动的重要性

报告专家一:魏云涛 副研究员

专家简介一:

魏云涛博士,201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任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副研究员,美国犹他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经历;主要从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动力学和可预报性研究,已在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等国际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目前主要从事MJO多样性特征和机理,以及人工智能气象大模型在MJO可预报性问题中的应用研究;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以骨干身份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并获得上海市海外青年领军人才计划支持。

报告摘要一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是热带大气季节内(20-100天)变率的主导模态,是影响次季节-季节(S2S)尺度预报时效的核心可预报性来源。深入理解MJO基本动力学机理和可预报性问题是国际上攻关S2S预报,并最终实现无缝隙天气气候预测的关键任务。本次报告将聚焦MJO事件在生成和传播两个维度的特征,重点阐述大气低频西传波动对MJO多样性形成的重要性,强调运用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CNOP)方案和同化三维水汽场对改善MJO多样性预报的潜在优势。

报告题目二:秋季区域海冰对冬季中国极端低温的可能影响和不稳定性

报告专家二:丁硕毅 副研究员

专家简介二:

丁硕毅博士,201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任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北半球中高纬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目前主要研究北极-中纬度联系的不稳定性以及北极海冰与热带系统对欧亚气候的协同影响;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极海冰与热带系统对冬季欧亚气候变率、极端天气事件的协同影响和机理”(2024-2027);参与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环南极队。

报告摘要二

21世纪以来,伴随着北极快速增暖、北极海冰持续融化与北缩,秋季北极海冰的区域特征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北太平洋扇区的海冰-气相互作用显著增强。全球变暖下,这一海域海冰异常对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在不断加强,可作为冬春季欧亚气候变化的潜在预报因子。本次报告将介绍秋季北极北太平洋扇区海冰对冬季中国极端低温的可能影响和机理,以及两者联系的不稳定性。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大气科学学院

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