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进展与学术交流 → 正文
从CMIP5到CMIP6的中国极端气候预估的新认识
作者:朱欢欢,江志红               发布时间:2021/09/03 10:16:45       浏览量:

气候系统模式是进行气候系统模拟与预测的重要工具。目前WCRP设立的系列耦合模式相互比较计划(CMIP)已进入到第6阶段(CMIP6),因此亟需基于最新的CMIP6模式评估其对当前中国气候的模拟能力,并与CMIP5模式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国极端气候的未来预估。

近期,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志红教授指导下,博士生朱欢欢对比评估了最新的参与CMIP6的18个气候模式和CMIP5相对应的旧版本模式对中国极端气候的模拟能力,同时预估了在全球变暖1.5℃、2℃和3℃下中国极端气候的未来变化,相关成果已发表于Science Bulletin等期刊。

研究表明,相比CMIP5模式,CMIP6模式改善了对当前中国区域温度和降水的模拟能力,其中降水指数改进明显。CMIP6预估中国区域平均未来气候的变化幅度都大于CMIP5,在全球增温1.5℃、2℃和3℃下,中国区域平均温度较当前分别增加了1.49℃、2.21℃和3.53℃,增温幅度均比CMIP5增加了约0.2-0.3℃;区域平均预估总降水量较当前增加5.3%、8.6%和16.3%,比CMIP5分别增加了0.9%、1.6%和3.5%,降水增幅最大区主要位于中国西北及高原地区,全球增温2℃和3℃下,强降水分别增加40%和70%(图1)。与CMIP5相比,CMIP6预估的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日最高温度、南方地区的日最低温度增加幅度显著高于CMIP5;长江流域以南以及40°N附近的总降水量和强降水增幅也较CMIP5更加明显(图2)。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差异可能主要源自CMIP6模式物理过程等的改进,而与CMIP5和CMIP6中排放情景的差异关系不大。

基于CMIP5到CMIP6得到的中国区域极端气候变化的新认识,将为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及其应对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信息:

Zhu, H. H., Z. H. Jiang*, L. Li, 2021: Projection of climate extremes in China, an incremental exercise from CMIP5 to CMIP6. Sci. Bull. , doi: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1.07.0262.

Zhu, H. H., Z. H. Jiang*, J. Li, W. Li, C. X. Sun, and L. Li, 2020: Does CMIP6 inspire more confidence in simulating climate extremes over China? Adv. Atmos. Sci., 37(10), 1119−1132, https://doi.org/10.1007/s00376-020-9289-1.

1. 全球变暖1.5℃2℃3℃下,CMIP6预估中国极端降水指数较历史时期(1985-2005年)区域平均的变化(柱状图)及未来变化的空间分布。打点区域表示通过95%显著性检验。

2. 全球变暖1.5℃2℃3℃下,CMIP6集合预估中国极端降水指数较CMIP5集合差异的空间分布。打点区域表示通过95%显著性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