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进展与学术交流 → 正文
CD:热带大西洋对流对华西秋雨年际变率影响在增强
作者:卢睿 朱志伟               发布时间:2024/11/06 14:30:35       浏览量:

华西秋雨是我国汛期最后一个雨带,意味着夏季风的结束和冬季风的开始。华西秋雨的异常不仅会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川渝等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也影响着三峡大坝、丹江口水库等世界级大型水利工程的运行与调度。前期工作已揭示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海温可通过热带对流活动激发中纬度大气遥相关和东北亚正压反气旋异常,形成“隐形山脉”从而阻挡水汽无法向东推进,决定了华西秋雨落区和年际变率(Zhu et al. 2020)。然而,随着气候背景态的变化,热带对流对华西秋雨的影响是否也产生了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回答可为提升华西秋雨的季节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我院朱志伟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揭示:1)热带中太平洋、东印度洋、大西洋对流均可显著影响华西秋雨的年际变率,但华西秋雨年际变率在80年前后发生了由印太对流强迫主导到太平洋强迫主导的洋盆转移现象(图1);2)这种洋盆转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西洋热带对流对中东太平洋海温响应的不断增强,而印太热带对流降水对中东太平洋海温响应相应在减弱(图2);3)不同洋盆对流响应的变化主要由于热带海表温度背景态的变化:热带海表温度的不均匀增暖一方面导致太平洋(印度洋)低层(中层)水汽减少(增多),局地大气不稳定度减弱,另一方面导致热带北大西洋低层水汽增加,大气不稳定度增加。这种不同洋盆间的大气稳定度的变化最终导致华西秋雨的热带对流强迫由印太地区转移至热带大西洋。

该论文目前已在Climate Dynamics期刊发表,第一作者为我院博士研究生卢睿。 

图1 (a)250hPa高度场(等值线)、风场(灰色箭头)和降水场(阴影)和(b)850hPa高度场(等值线)、风场(灰色箭头)和海表温度场(阴影)回归至E1阶段(1961-1987)的华西秋雨指数。(c-d)同(a-b),但为E2阶段(1991-2022)。 紫色箭头为相关的250hPa波活动通量。红色框为华西秋雨区,棕色框为印太对流关键区,蓝色框为大西洋对流关键区。东北亚地区反气旋异常代表“隐形山脉”作用。

图2 热带海表温度对于(a)印太对流指数TIP和(b)热带大西洋对流指数TNA的回归。(c)利用21年滑动窗口的TIP和TNA指数回归至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指数SST_EP。

文章信息

Lu R., Zhu Z., Yeh SW. et al. 2024: Basin shift of tropical convection impact on the Western China Autumn Rainfall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Clim Dyn. doi: 10.1007/s00382-024-07466-x

Zhu Z., Lu R., Yan H., et al. 2020: Dynamic origin of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West China Autumn Rainfall. J. Climate, 33(22), 9643-9652. doi: 10.1175/JCLI-D-20-00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