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大的非地带性干旱区,中亚近几十年的破纪录极端高温事件愈加频繁,导致干旱、野火、沙尘暴等一系列灾害,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严重威胁。然而,中亚地区夏季极端高温日数(EHDs)的分布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预报仍不清晰。近期研究生姚梦媛和我院李娟教授的研究发现,中亚EHDs的EOF前两个主要模态为可预报性模态,即全区一致变化型和经向偶极型。该研究讨了同期物理因子对中亚EHDs的调控作用,并通过追溯与可预报模态的主成分相关的前期下边界异常强迫(如海温、近地面温度和土壤湿度等),选取了具有物理意义的预报因子并建立了一套基于物理机制的经验预报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在独立预报期(2010-2021年),中亚区域平均的时间相关系数可达0.44(图1),远高于动力模式的预测技巧,为中亚夏季EHDs空间分布的实际可预报性提供了参考。同时,如果可预报模态能被完美预报,那么中亚EHDs空间分布的64.8%是潜在可预报的。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Climate Dynamics》上。
图1 回报时段1980-2010年(a) 预测的,(c) 最大可获得的针对中亚EHDs的时间相关系数(TCC) 分布。(b、d)与(a、c)相同,但为独立预报时段2011-2021年。图右下角为中亚区域平均的TCC技巧。
文章信息:
Yao, M., Li, J., Zheng, C. et al. How predictable is the anomaly pattern of summer extreme high-temperature days over Central Asia?. Clim Dyn 62, 7651–7664 (2024). https://doi.org/10.1007/s00382-024-072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