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大量研究指出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但其物理机制尚不明确。而北大西洋涛动(NAO)作为北大西洋主导气候模态,其气候影响可远及整个北半球。那么,在年代际尺度上,NAO能否调制西北太平洋气旋的年代际变率?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我院王超教授团队博士生符美玲最新的研究指出在年代际尺度上,NAO通过调制太平洋经向模(PMM),进而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年代际变率产生重要影响(图1)。

图1. (a) 基于1-5月NAO指数回归得到的7-10月海温(单位:℃)和850 hPa风场(单位:m s⁻¹)异常。(b) 1-5月NAO指数、7-10月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和7-10月PMM指数的标准化时间序列。图中的白色点影区域表示通过95%置信度检验的显著异常。箭头仅显示通过95%置信度检验的显著风场异常。所有时间序列和变量均使用了5年滑动平均进行平滑处理。
NAO主要通过中高纬波列影响PMM。具体而言,NAO通过激发欧亚波列导致亚洲东北部出现增温异常。这些异常温度随后由中纬度西风带输送至黑潮延伸区,削弱经向温度梯度并减弱副热带西风急流强度。急流减弱后,其北侧出现异常负涡度和反气旋式环流。反气旋东侧的异常北风将干冷空气向南输送至异常反气旋东南侧堆积下沉。这种下沉运动进而改变局地经向环流,促使热带中太平洋深对流发展。增强的热带对流进一步激发北传的太平洋-北美(PNA)波列,导致北太平洋上空形成异常低压。该低压东南侧的异常西风通过风-蒸发-海表温度正反馈机制增强PMM海温异常(图2)。最终,PMM相关的海温异常通过Gill响应在西北太平洋诱发异常气旋式环流,为热带气旋生成提供有利条件。

图2. 北大西洋涛动(NAO)影响太平洋经向模(PMM)的示意图。
该研究揭示了影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代际变率的副热带遥相关机制,为改进热带气旋活动预测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目前已发表在《Journal of Climate》期刊上。
文献信息:
Fu, M., C. Wang, B. Wang, L. Wu, J. Cao, and H. Zhao, 2025: Pacific Meridional Mode as a Bridge in Linking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and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in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J. Climate, 38, 5431–5442, https://doi.org/10.1175/JCLI-D-24-07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