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生百谷,农事正当时。4月20日上午,大气院组织学生走进“大气·耕读”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耕实践活动。学生们在田间挥洒汗水、防治虫害,同时化身“小老师”,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教育课。
田间劳作:理论与实践共育新苗
清晨的实践基地里,学生们分组协作,给土地松土拉垄,撒底肥,并将前期亲手育苗的成果——豆角苗、黄瓜苗、西瓜苗等有序种植好,最后给苗浇上定根水。对于前期种植的西红柿、茄子、青椒,同学们根据今年春旱特点调整养护方案,通过深翻保墒、增施有机肥提升作物抗旱能力。面对蚜虫频发的实际情况,大家在老师的指导下科学配比生物药剂,采取分区轮灌与定向喷洒结合的方式防治虫害。“过去只在课本里学气象对农业的影响,今天亲手应对干旱和虫害,才真正理解'看天吃饭'背后的科学内涵。”2022级学生朱钰滟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说道。
童心播种:劳动教育薪火相传
今天的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访客——盘城街道小学的10余名孩子。大学生们半蹲在田埂边,手把手教小朋友栽种番茄苗。“小铲子斜着挖深一点,让根系完全埋进土里”“浇水要绕着根慢慢浇,就像给小花戴项链”,通俗易懂的讲解引得孩子们笑声连连。这种沉浸式生态教育,在青少年心中早早埋下可持续发展的种子。
深耕厚植:多维赋能成长沃土
“大气·耕读”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是学院气象+农业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通过田间劳动,学生不仅深化了对气象与农作物生长关系的认知,更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场谷雨时节的耕读实践,既是用气象科技护航农业生产的沉浸探索,也是重构青年与土地情感链接的人文尝试,更是高校响应“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生动答卷。

种植亲自培育的蔬菜苗

带领小朋友种植番茄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