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刘逸婷,女,汉族,2002年12月生,共青团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学院大气科学拔尖班专业2021级本科学生。曾获拔尖班奖学金一等奖、曾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曾参加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受理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参加全国拔尖学生“提问与猜想”科研活动。在第八届江苏省笔译大赛中取得两门优异成绩,作为负责人在校第八届“互联网+”大赛获铜奖。
厚植家国情怀,追逐苍穹翻涌
回首刘逸婷的大一学年,是充实而收获颇丰的一年。
刘逸婷认为,这一年的学习不仅让她打下了坚固的科研基础,领悟了有趣的专业知识,更深入了其对于所学专业的热爱程度,也参透了人生哲理,使其明白了处变不惊、笑看云卷云舒的重要性。
结缘苍穹,圆梦气象
总是听她提起,从小在飞行员姐夫的熏陶下,她对天空就充满向往。2021年7月1日,党百年华诞之际,姐夫驾驶歼20领机飞过天安门,定格此刻,屏幕前的她也确定了高考第一志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拔尖班。她渴望像姐夫一样,追逐苍穹翻涌,报效国家。
苍穹之下亦有波澜,7月20日,河南暴雨肆虐,台风“烟花”扑向江浙沪,她握着刚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一瞬间,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根植于心。
仰望苍穹,脚踏实地
让她离苍穹更近的是脚下的每一步。初入拔尖班,她只是籍籍无名的一员。于是她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放在首位,勤耕深耘。大一期末,诸多课程成绩突出,并以高分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进入班级第一梯队,获得拔尖班奖学金一等奖。
鲲鹏击水,弄潮苍穹
鲲鹏水击三千里,争做苍穹弄潮儿。
歼20是尖刀上的刀尖,而拔尖班的她想挑战一个大一新生的科研极限。
她珍惜院士、杰青带来的每一场学术报告,几乎每一场大师讲座,都能找到她的身影。
全国拔尖计划2.0首次汇报,她便瞄准苍穹中最美的风云卫星。通过一个月的调研,她以它们入选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为切入口,向全国高校拔尖班学生进行成果介绍。
经此一役,她开始尝试更大的项目。她以核心成员的身份参与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针对北部湾暴雨频发的现状,建立多波段双偏振雷达参量,构建雨强的定量降水估测模型。从处理calipso卫星数据,到使用merra2降水数据集,她不断积淀着科研水平。
学而不思则罔,她以参加“提问与猜想”科研活动为契机,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风如何影响沙尘气溶胶垂直分布?她跟随学长学姐,利用课题组自研激光雷达和卫星数据进行高效分析。提出三种影响因子,并进行了相关实验。
多次科研锻炼后,她开始钻研构建Python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平台。拟定用于气象探测领域,通过图像识别改进气象要素定量测定。一行行代码见证着她的蜕变。
刘逸婷本着对科研的初衷,在热情友善的学长的带领下,参加了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项目组中认真学习科研技能和知识,领略到科研的妙趣。
一年四季,四个项目,秋冬春夏,这是她挑战的科研极限,站在入学后的第二个秋天,她将奔向第一轮丰收与新一次播种。
科研之余,在创新领域,她带领团队,在互联网+创业竞赛的校赛舞台首战摘铜,并在路演中获得“最佳创新奖”称号。
刘逸婷探索平凡生活中细致入微的可改善之处,自学专利撰写,受理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还在江苏省笔译大赛上展示自我。
立于风眼,飞跃苍穹
立于新时代,厚植家国情怀。或许是天安门上空的歼20一直在她心中盘旋,一入校,她便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以行动塑造自己、锤炼自己。
她通过自荐参加了校学生代表选拔并当选了大气院常任学生代表,在活动中她结识了任康年学长,交流中熏陶了她争做一名优秀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希望成为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青年。
作为校学代会常任委员代表,她为校发展建言献策;作为院青新新媒体编辑,她为学院宣传添砖加瓦。作为学习委员,她为同学办实事。
除此之外,她还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努力彰显新时代青年之姿飞向社会。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曾言:“生命太短暂,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你的深情。”于她而言,这样东西是苍穹!一年太短,相信她会将继续厚植家国情怀,牢记拔尖班学生科研强国使命。相信她的未来是星辰大海,她的前方是宇宙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