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个人简介:刘雪峰,男,中共党员,大气科学学院2022级气象学硕士。曾获202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章基嘉奖学金、硕士研究生优秀新生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等荣誉。担任2022级气象学硕士2班班长。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2篇SCI论文。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初入大学的刘雪峰很快适应了新的生活节奏。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出于对科研的好奇,先后两次向大气科学学院朱志伟教授发送邮件,咨询着手科研的可能性。尽管朱老师赞扬了刘雪峰的科研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但考虑到他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朱老师叮嘱他以基础专业知识为重,并教导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刘雪峰端正态度,不再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最终,在没有获得任何加分项的情况下,他凭借优异的课程成绩成功推免本院,如愿跟随朱老师攻读硕士学位。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进入课题组后的刘雪峰并没有适应研究生的科研节奏,文献看不懂、编程和科研思维能力不足是刘雪峰作为科研小白面临的首要问题。在迷茫无措之际,朱老师告诉刘雪峰科研要“细水长流”,不能急于求成。听取了老师的建议后,刘雪峰端正了自己的科研态度,开始追求长足的进步。他将目标分解为阶段性小目标,稳扎稳打,积铢累寸。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同门师兄师姐的帮助下,刘雪峰的科研思维得到锻炼,自身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如果说科研技术问题是第一道难关,那么文章的撰写和投稿则是刘雪峰面临的第二道难关。在第一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他经常感到困惑和矛盾。有时候晚上写了一部分内容,第二天早上再看时会觉得写得太差,于是便全部删掉。这种反复的修改和推翻重建的过程贯穿了他的整个写作过程。即使完成了初稿,刘雪峰也深知文章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文章修改的过程中,朱老师给予了他耐心的指导和帮助。朱老师不仅教给他英文文章书写的基本规范,还帮助他重新梳理文章的逻辑脉络。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和完善,刘雪峰的第一篇论文终于完成了。在这个过程中,刘雪峰深刻体会到了科研工作中严谨、细致、耐心和坚持的重要性。
文章投稿过程对刘雪峰来说是漫长又煎熬的。连续三次的拒稿让刘雪峰开始怀疑自己的文章质量是否不够高,尤其是在第二次投稿过程中,虽然有一位审稿人给出了“小修”的意见,但最终编辑还是决定拒稿。然而,朱老师鼓励刘雪峰相信自己,并指导他根据审稿人的意见对文章内容进行修改。最终,这篇文章发表于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权威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尽管投稿JGR-A过程仍然充满坎坷,但最终被编辑评为科研亮点文章进行推介和报道。这一过程虽然曲折,但磨练了刘雪峰的耐心和毅力,让他深刻理解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时,他也明白了科研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最重要的是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相应的回报
劳者有其乐,休息亦有益
刘雪峰一直深信,适当的休息和娱乐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更能让他的思维更加清晰,创造力得到提升。在学习之余,刘雪峰寻找各种方式来放松自己,其中骑行、打球、跑步是他最喜欢的几种方式。这些运动不仅让刘雪峰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更让他心中的郁闷、杂念和压力得以释放。每当遇到困扰的问题,他总能在运动中找到答案。在刘雪峰看来,劳逸结合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知道,只有身心健康的自己,才能更好地面对科研中的挑战。而运动,是他找到的最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他认为,只有将工作和休息合理安排,才能让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