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学院坚持“笃行以生为本,厚植气象精神”的育人理念,以“有理想、基础实、实践强、勇创新、素质高”为人才培养目标,全体教师秉承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信念,致力于培养符合时代要求、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气象人才,为我国大气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大气院作为教育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连续3年在学校中层单位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单位。
一、笃行以生为本,坚持立德树人
大气院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督查领导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学院教师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牢固树立“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教育理念,争做“四有”好老师;坚持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采取学科组讨论、优秀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等方式,不断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引导广大教师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课程教学。每一位教师肩负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行为规范,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感染学生,以健全的人格去影响学生,涌现了一批立德树人的先进典型。学院多位教师获评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我最喜欢的老师”等。院长陈海山先进事迹“万千风云变幻,育人初心不改”、“三育人”先进个人姚素香等师德师风先进典型被中国气象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天气学原理教学团队获评“首批全国优秀气象教学团队”。
二、推进课程建设,引领学科发展
大气院致力于推进课程改革及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打造各类精品课程及课程思政资源库。其中,《数值天气预报》入选省级思政示范课及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天气学原理》、《天气学分析基础》获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动力气象学》、《天气学分析基础》与《天气学原理》入选2018-2019年江苏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高等天气动力学(Advanced Synoptic Dynamics)》入选江苏高校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省级精品课程。承担教育部“新工科”项目等10余项国家、省部级教改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1名教师获首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引领学科高质量发展,学科影响力持续提升。大气科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中获A+,教育部评估连续2次排名第一并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
三、注重示范引领,学术氛围浓厚
大气院教师以身作则,在专注教学的同时,潜心科学科研、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以自身的行动和品质感染学生,为学生做表率、做榜样、做示范。其中,近三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中心项目1项、重大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江苏特聘教授4人。同时,不断突破行业关键技术,承担多项国家科技攻关任务,攻克卫星资料同化关键技术、发展延伸期预报新方法和台风季节预测系统等。同时,大气院注重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开展各类主题报告会、主办和承办各类学术会议、“与院士面对面”学术交流活动等,每年累计邀请海内外专家学术报告40余场次,让学生切身感受气象科学家的风采与人格魅力,学习严谨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同时,拓宽学生学习和了解国内外最新科研进展的渠道,激发学生对于气象事业及气象科研的热情,引导学生培养坚毅、奋进的科研精神,明晰使命担当。此外,学院在不断引进学术大咖“走进来”为学生举办高端学术报告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带着学生“走出去”,借助国际会议、行业比赛、科研交流等活动,为学生提供理解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平台,着力培育重基础、强实践,同时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时代气象人才,学院培养的学生在全国大气科学类大学生天气分析预报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四、厚植气象精神,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坚持推进学风建设工作,注重培养学生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多措并举,着力破解“创新型气象类本科人才培养”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命题。组织开展“大气·寓见”系列微课堂,让创新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宿舍;着力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让“科研小白”也拥有了进入科研创新团队的机会;推进教授进课堂,要求学术大咖为本科生授课,帮助学生树立科研兴趣;完善本科生科研奖励金发放制度,健全科研激励政策,激发学生创新内驱力;开展“师友漫谈”师生对话系列沙龙活动,发挥教师为学生成长解惑、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成长导航的正向作用;开展“与心灵相约,与健康同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锻炼健康体魄、关爱心理健康。大气院学生中涌现出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1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3人,学院升学率保持在50%左右,高质量就业率100%。培养了一批能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奉献国家的优秀人才,有力支撑了中国气象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30%毕业生扎根西部和基层,涌现出“全国气象部门优秀共产党员”陈志立、“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孙立等典型;30%毕业生进入中科院等院所。指导研究生创新计划85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28项,毕业生创办象辑科技、格点气象等服务类公司。17届本科生黄垭飞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12届毕业生洛松拉姆的典型事迹被新华社报道,21届硕士生黄垭飞获评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