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青春榜样大学生年度人物 → 正文
2022年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杨效业
               发布时间:2023/09/11 09:01:08       浏览量:

近日,第十三届“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评选出十位“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奖 ,二十位“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我校大气科学学院2020级气象学博士杨效业荣获“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

科研高手、UP主、主编、国奖得主、省三好生……杨效业身上有诸多标签:这几年,作为科研达人,他发表23篇核心期刊论文,解决了不少气象科学问题;作为主编,他出版了《Python气象应用编程》,将科研中的思考和方法不断总结、凝练和升华;作为UP主,他拥抱新媒体,分享学术中的点滴经验,让更多人加入气象科学研究共同体……

无论哪种身份,总离不开关键词——“研究气象”“服务需求”。大学这些年,他一步步脚踏实地、一点点不懈努力,带动了更多科研群体对气象基础研究的重视,唤醒了更多青年谋求发展和国家需求的紧密结合。

翻开杨效业的履历,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以合作作者发表SCI及北大核心论文15篇,23篇核心期刊论文实属亮眼。

然而这些成果并非一蹴而就,“初入大学有过迷茫期,对未来的规划也并不清晰。”杨效业本科期间成绩不算突出。恰逢其时,学校大气科学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成长为“双一流”建设学科,一支支高端创新团队得以集聚,一批批高水平队伍再攀高峰,一个个科技创新平台领先国际。名师云集,学生最受益。受到学院和老师们一路艰辛探索,一路高歌猛进的精神感染,杨效业奋起直追,最终以综合第一的成绩留校攻读研究生,并一鼓作气通过硕博连读考核成为气象学博士研究生,开启了学术道路上的飞速成长。

近年来,从高温热浪到暴雨洪水,全球多地总会遭遇罕见极端天气,造成重大损失。其中,极端天气频发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杨效业明白,国家迫切要及时改进紧急预警和风险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强极端天气防范应对。为此,他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在了东亚地区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及机理。

“科学研究者要有使命感和家国情怀,要时刻关注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以自身实际行动诠释当代大学生的担当与奉献。”正是始终秉持这样的理念,杨效业时刻盯紧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难攻课题,希望实现气象防灾减灾理论突破,带动相关产业颠覆性进步,来降低极端天气带来的绝大部分不利影响。

凭着“拼命三郎”的劲儿,杨效业奋力探究群发性多区域的极端天气事件的成因与机制,并一次次修正建立起了可靠的预测模型,为理解东亚极端天气气候灾害事件成因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参考。

杨效业的相关研究

好成果赢来满堂彩。领域内TOP期刊针对杨效业的研究,给出这样的评价:“天气预测对人类非常重要。但如今,很多科学家不喜欢从事这类研究,因为很难取得突出成绩。这部分科学已经很久没有进展。你的研究应该被重点关注,以便在以后进行更多的尝试和突破。”

随着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的加深,面对越来越庞大的气象数据,常用气象领域编程语言已经难以满足杨效业需要,因此,他将目光投向了更加灵活的Python编程语言。

杨效业选中Python,是因为它包含学科交叉,这样研究者可以以另一个学科的视角审视原有学科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但彼时,网络上罕有Python处理气象专业数据的方法,相关书籍更是无从寻找。为此,杨效业便从零开始,一点一点攻克这门跨学科的计算机语言,并构建起这方面的知识体系。

有了自己的经验和积累,杨效业科研做得更加顺畅,但回头审视,杨效业突然意识到虽然编程领域百花齐放,然而却没有几本专门介绍气象编程的书籍。其他学者该如何进行气象编程学习?这成了盘桓在杨效业头上的巨大疑问。

那么,自己这份思想和经验能不能再进一步的凝练和升华。“世界上厚重有深度的内容多是通过书籍传播,许多科研人还是习惯从书籍当中获取对世界的深度思考和认知。”于是,他便和同学历时近三年,将自己对气象编程理解的内容进行梳理丰富,编写成《Python气象应用编程》一书,于2022年底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印刷出版。

作为结合Python与气象相关的工具书,杨效业努力降低读者的学习门槛和难度,在书中,他大量列举了与气象业务和科研相关的应用实例,帮助大家由浅入深学习一些气象数据的读取和处理方法。书籍一经发售,得到了来自多所大学师生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肯定和好评,先后印刷两次,共3800余册。

《Python气象应用编程》发布会直播

谈到出书初衷,“值得做”是杨效业的简单总结,他认为,把经验以出版的方式留下,能有助于气象科技突破,催生新的学科方向,进一步推动气象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作为一名党员,在“文化认同”“文化强国”时代背景下,杨效业认为通过主编书籍,可以在科研领域发出中国青年的声音,将当代青年文化自信转化为文化强国的内涵和手段,让新时代爱国精神更广渗透到更多中国青年的心灵。

杨效业出版书籍参加第四届研究生毕业创新成果展

一人强不如集体强。杨效业还以团支部书记和班干身份引领班级同学一起进步。3年来,所在团支部成员共发表论文58篇,其中,SCI期刊论文39篇、EI和核心收录论文19篇。不少同学更是远赴世界各地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致力讲好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故事。

今天的研究生要怎样做科研?杨效业经常思考,虽然说科学研究很多以个人活动为主,但是科学史上不少成功都取决于集体努力,以及各种互补技能研究者组成的巨大科学共同体。

由此,杨效业特别重视科研中的良好交流和思想共享。2020年开始,杨效业利用科研之余,以ID“摸鱼”的昵称,在简书、哔哩哔哩、气象家园等平台通过文字、视频、直播等方式发布和分享自己Python气象编程等的科研经验,带动大家对编程以及其他气象知识学习的热情,帮助更多人解决科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依靠知识频繁输出,杨效业在圈内“火了”,成为该领域网友热捧的新晋“顶流”。截止目前,他制作视频教程51个,简书平台文字教程35个,总浏览量80多万。其中,《分享一套适用大气专业的Python编程经验》的帖子,累计浏览量就超过30万。“他的点拨和授课不仅对我的专业有所裨益,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激励我进行学术深造的动力。”期间,杨效业收获了诸多类似的留言支持和鼓励,同时,也与国内外一些同行研究者建立了联系。

“新媒体能够加快气象专业知识的流动速率,使其得以在更大范围内高效率地普及。”杨效业认为,通过自己的新媒体账号可以搭建一个平台,让全世界该专业领域学者畅快交流和对话,这样有助于科学共同体积累更多促成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机遇,进而推动有关技术的更快进步。

杨效业在B站发布的作品

“科学研究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里,杨效业仍然忙得热火朝天。当前,国力增强以及对基础科研的重视,中国对世界科研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这也让杨效业更加相信,在本专业科研人员的继续努力下,未来大气科学研究领域,中国会发挥更强的引领作用。